《碌碌》这首歌词以平实的语言勾勒出现代人被生活裹挟前行的疲惫状态,通过“齿轮”“秒针”等机械意象隐喻社会精密运转下个体的渺小与无力。歌词中反复出现的“一圈又一圈”不仅是时间循环的具象化表达,更暗指当代人困在消费主义与绩效社会中的生存困境——像仓鼠跑轮般持续奔跑却始终停留在原地。那些“积灰的梦想清单”与“未拆封的远方”形成尖锐对比,揭示物质丰裕时代精神生活的贫瘠化,而“用熬夜赎回白天”的悖论式生存,精准捕捉了打工人用健康置换生存资格的荒诞现实。歌词刻意模糊具体职业特征,使这种“碌碌”状态成为跨越阶层的群体共鸣,电梯里“相同的疲惫表情”犹如当代社会的集体肖像。但作品并未停留在控诉层面,“路灯亮起的瞬间”等细节暗示着微小救赎的可能,那些被挤压变形的渴望始终在混凝土缝隙里顽强闪烁。这种对异化生活的诗性记录,既是对工具理性的温柔反抗,也是对存在本质的朴素追问——当所有价值都被量化为生产力数据,那些无法被KPI衡量的生命悸动,或许才是对抗“碌碌”的真正解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