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送别》以简练而深情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人生离别的画卷,通过长亭、古道、芳草、晚风等古典意象的层叠渲染,传递出东方文化中特有的哀而不伤的离别美学。歌词开篇即以“长亭外,古道边”的空间延展性暗示人生旅途的遥远未知,而“芳草碧连天”的生机盎然与“晚风拂柳”的柔美凄清形成微妙对冲,暗喻离别时刻甜蜜与苦涩交织的复杂心境。“夕阳山外山”更是以视觉上的苍茫感强化了人生际遇的渺远与无常。下阕通过“知交半零落”的现实慨叹,将具体离别场景升华为普遍的人生况味,既表达了对往昔情谊的珍重,亦透露出对生命聚散规律的坦然接受。全词始终以物景映人情,笛声残、浊酒尽等细节刻画均服务于“别离”这一核心主题,最终在“今宵别梦寒”的收束中完成情感定格——既非绝望的悲怆,亦非轻快的告别,而是一种融入了人生体悟的、带着温度感的惆怅。这种哀而不怨、伤而不泣的情感表达,恰恰契合了中国传统美学中“中和”之美的要义,使离别不再是情感的终结,而是精神共鸣的另一种延续。